互联网+废品回收运作模式探讨(下)

上篇互联网+废品回收运作模式探讨(上)对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回收渠道与运作方式、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发展受限的成因进行了阐述。本部分内容涵盖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路径设计及结论。

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设计

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发展与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密切相关,解决困境可以从核心利益相关者入手,明确突破的必要条件,确立解决方案,设计可行的回收路径。

解决方案

由于企业回收能力不仅源于自身局限,也受政府和消费者两个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逆向推理可知,突破限制就需要政府顶层设计、企业自身进步和消费者积极参与的协同推进,具体而言,突破条件为:
①政府完善顶层设计,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带动产业发展;
②企业精进内部技术,扩展业务辐射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多元化资金来源和盈利模式,从而增强企业和回收模式的影响力;
③消费者培育绿色回收意识,积极参与,提高交投数量。
结合实施者的组合差异,解决方案可分为最优先方案、次优先方案和支持性方案3类。

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突破困境方案
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突破困境方案

由于支持性方案是由各利益相关者单独推进,难以解决具有逻辑关系的发展困境,因此文章主要叙述最优先方案和次优先方案,虽然由核心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的A方案是最优选方案,实施效果会优于其他方案,但其成本压力较大。同时,多数互联网+回收企业目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面临回收数量不足的压力,难以投入资金、人员和精力开展技术进步、线下建设和服务提升。从适用范围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绿色发展和建设正规回收产业的需求与意愿,由政府主导路径设计,完善准入和监督机制,可降低消费者的安全风险担忧,有助于激发消费者参与意愿。因此,回收路径设计将以C方案为基础,政府占建设主导地位,兼顾调动消费者参与,从而吸引企业共同参与构建。

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困境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困境的解决方案

回收路径设计

回收路径的设计秉承经济、共享、生态和安全4个原则,兼顾回收、监督和宣教3个功能。为减少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和线下布局的环境压力,文章建议统一构建共享回收网络来提升合作能力,扩大影响范围。

共享回收网络的构建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主要是建设统一的回收平台,线下部分则是智能回收设备的布局或回收站点的建设。基于国家的政策规划,线下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试点以社区为主。社区是政府实现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各项政策推广和落实的基石,也是消费者生活状态和环境意识及行为的集中反映,以社区作为试点来布局互联网+废品回收路径的线下设施,有助于培育消费者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推进绿色社区和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回收路径的整体架构

线上回收平台和社区回收站/智能回收设施共同构成了互联网+废品回收路径的整体架构。回收企业在线上的回收平台参与竞价环节,通过线下的设施对接社区完成废品的回收;在物流环节,则可以通过回收主体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两种形式来完成,互联网+废品回收的路径架构。

互联网+废品回收路径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互联网+废品回收路径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线上回收平台为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和效益,并开展监督管控,线上回收平台的建设由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府部门主导。为实现回收企业与消费者在平台有效互动,线上回收平台应包含废品信息录入、分类、标签生成和回收企业竞价等要素。

线上回收平台示意图
线上回收平台示意图

维护平台可持续运行需各方遵守一定规范,其责任行为。平台搭建、维护和交易规则的设计由政府相关部门协作负责,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实现,并收集数据对回收企业入驻和资金交易进行保障和监督。消费者通过平台录入和发布待回收的废品信息,回收企业通过发布的废品信息进行竞价收购;消费者通过平台完成报价确定,并决定是否进行买卖交投。

线下回收设备社区布局回收站和投放智能回收设备成为线上回收平台的线下物流延续,与线上回收协调运作,消费者在线上平台完成操作后,利用社区回收站或智能回收设备进行废品的交投,后续完成信息核验、收纳登记、标签标注和自动分类步骤即可。若无线上平台操作,消费者也可利用社区回收站和智能回收设备完成废品的信息录入和标签生成操作,后续步骤相同。

社区回收站/智能回收设备功能示意图
社区回收站/智能回收设备功能示意图

主体功能优化

文章设计的回收路径可实现废品的回收、流通监管和宣教3大功能。废品回收功能是路径的核心板块,回收过程的信息将为废品的正规回收利用的监督管控提供数据基础。而通过社区实现的消费者和回收企业的线下对接将有助于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推广发展和宣传教育。
回收功能回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精简回收程序,减少布局成本。

有多种交投方式可供选择:
①线上交易+社区交投。消费者通过线上回收平台进行信息流交换,确定交易后交投至社区回收站/智能回收设备,也可预约网站工作人员上门回收,减少不便外出和交投大型废品的困难。
②社区交投。消费者无需在线上回收平台操作,直接将废品交投至社区回收站/智能回收设备,线上的信息流输入由工作人员或回收设备进行。
③社区活动定期回收。回收企业可借助社区的定期活动集中回收废品,该类活动在回收同时亦能丰富社区文化。多样化的交投方式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提高了交投的便捷性。

在流动人口密集且消费能力较低的社区,回收站可逐步改造为集维修、出售和租赁为一体的循环服务站,减少产品拆解后再交由二手商买卖这一程序,选址考虑流动人口密集且消费能力较低的社区,因为流动人口居住时间短、居所更换频繁,对二手电器电子产品及租赁电器电子产品的需求量较大。

监管功能依托线上回收平台建立回收管理和废品的物质流信息系统,可登记、查询回收企业的正规资质和记录废品的回收信息,包括电子标签信息、品类、价格、流向信息和交易信息等;并通过将信息适度公开,可以方便政府部门及时发现回收环节的问题并实施监管,从而促进回收过程中的规范化处理;并方便消费者和企业及时掌握供需信息,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参与废品回收和社会监督的渠道。

宣教功能宣教功能可以通过线上回收平台和社区同步开展。线上回收平台可依托网站漂浮广告和网站专题板块进行政策发布、热点解读和专题报道等,从而宣传绿色回收和环保知识。社区可以多样化地开展绿色回收宣教活动,如回收站点板报宣传、定期回收讲堂、家庭回收比赛和社区新媒体推广等。同时,通过线上回收平台收集的数据可用于对社区进行切片或对比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和分区域地开展绿色回收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宣传教育。

结论

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和号召下,具备经济属性和环境属性的废品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重头戏,其回收体系的建设自然成为发展回收产业的重要支撑。文章设计的回收路径是互联网+回收模式的多种路径之一,运用“互联网+”技术支持线上回收平台运作,并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布局线下智能设备或回收站,开展线下回收活动;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负责线上回收平台和社区回收站/智能回收设备的建设和运营,回收企业作为参与者,在线上参与信息发布和竞价环节,线下与社区对接完成废品的回收。该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废品回收体系建设,规范废品进入正规的回收处理渠道。当然,在各地方的实践中,仍需参与“互联网+废品回收”的企业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技术,借助PPP模式盘活启动和运营资金,拓展盈利渠道,立足社区、运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推广宣传,提高持续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