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废品回收的意义 构建废旧商品回收网络体系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废品回收利用扶持政策,构建完整的先进的废品回收网络体系,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长期事业。

一、开展废旧商品回收的意义
1.循环经济模式是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与原生态相比,使用再生资源具有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特点,如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0.8吨,节约木材3立方米、电600度、标煤1.2吨、水100 立方米。利用废铁产铁、废铜产铜、废铝产铝,其节约资源更为可观。
2.日常生活垃圾中有35%是塑料、纸张、织物、玻璃等废品,属于可回收物,即再生资源。如果这些再生资源能得到充分回收和循环利用,将为整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减量”,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一举多得。
3.许多矿产资源开采已到极限,自然资源紧缺,“城市矿产”更加凸显它的作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都是从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开始,即发展“静脉产业”,日本、德国也是如此。
4.无证个体收购者,乱收乱卖,乱堆乱放,谁处设点,有的无证商贩,收购处理不及时,厂房简陋,废品雨淋日晒,变味发臭,“脏乱差”十分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我县提出打造山清水秀的宜居福地,迫切要求将城区简陋的收购网点进行升级改造或退出。
5.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二、废旧商品回收网络现状
1.目前,从事废旧商品回收经营的企业有两家,县供销社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和物资部门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两家公司在城关设立19个收购网点,供销社在乡镇设立15个收购网点,形成了我县废旧商品回收网络,两家公司一年收购废钢铁1.2万吨,有色金属0.1万吨,废纸3.5万吨,废塑料0.5万吨,废橡胶500吨,但两家公司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导致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发展缓慢。
2.散兵游勇,走街串巷,经常可以看到大街小巷时常徘徊着这样一些人,他们拉着板车、骑辆三轮或自行车,吆喝着:“收废铁、收纸皮、收塑料、回收电器……”这就是流动收购方式。
3.由于从事废品收购门槛低,投资少,许多进城农民大量进入废品收购行业,多为无证经营,这些分散的回收站点往往是流动人口集聚、环境卫生差、城市管理空白,他们收购的废品,随意地进行分类、清洗和拆解,产生的废液、废渣,就地排放、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不仅给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来困难,也导致大量低效益再生资源流失为垃圾。
4.原来设立的收购网点,属于偏僻地段,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现在已成热闹街市,有的紧靠居民小区,有的紧靠商场,有的紧靠休闲广场,有的受场地限制,把废旧物品随意摆放在路边,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周边环境,时而有市民投诉。
5.国有、集体废品收购网络,还没有延伸到村一级。
三、设想与框架
1.整合供销社与物资部门两家的资源,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交易集散中心(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园),将回收、拆解、分拣、加工、储存、交易于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废旧商品集散市场的分拣和集散功能,提高专业分拣能力,促进废旧商品回收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废旧商品回收交易集散中心,设在城郊五里塘,以供销社五里塘仓库群为中心及周边占地100亩。
(1)内设报废汽车拆解场、塑料打粒厂、家电拆解场、分拣中心;
(2)设立废钢铁、有色金属、废纸皮、废塑料、废橡胶、废电机等六个交易区;
(3)设立20个废品收购站,将市内不符合环保要求,不规范收购站移入集散中心。预计投入资金2600万元,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投入运营。
2.在城区建立“固定+流动+在线”三位一体回收体系,居民通过一个电话或点击鼠标就能放心“销废”。在城区对符合环保要求收购网点进行升级改造,打造10个统一规范的废品收购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的管理规范。对流动收购人员实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的管理模式。计划城区第1年投放30辆流动回收车,在社区、小区设立临时收购点,在浦城县供销社——供销e家,设立废旧物资交易平台,居民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进行“销废”,开展预约回收和交易等。
3.收购网络向乡镇、村级延伸,在乡镇设立15个分拣中心,在村一级设立296个废品收购点,形成覆盖全县城市乡村的废旧商品收购网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改造标准化固定废旧商品回收网点,在乡村已加盟店为主。通过3年努力,基本建成以废旧商品回收交易集散中心为龙头、乡镇分拣加工中心和回收站为骨干、社区(村)回收网点为基础、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4.所有固定废品收购站和临时网点及流动回收车收购的废品,全部运抵废旧商品回收交易集散中心,进行分类、分拣、打包、加工、储存、交易等。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部门配合,通力协助,共同投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是一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县政府要成立废旧商品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发改、经信、商务、财政、国土、规划、工商、税务、供销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供销社,负责日常工作。
2.把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计划,优先安排废旧物资回收交易集散中心的建设用地。
3.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投入资金,县供销社和物资部门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县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局立项上报,争取上级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废旧物资回收交易集散中心的建设,新建或改造标准化固定废旧商品回收网点。
4.宣传发动,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对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认识、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采取措施做好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而强化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把绿色回收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转化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5.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行业自律准则,充分发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从而做到规范经营。通过规范化、便捷化的回收服务,以及公正的计量、透明的价格等引导和方便居民“销废”,逐步收编散兵游勇的回收队伍,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的经营规范。
6.加强对废旧商品回收网点的检查监督,对无证无照经营户进行清理整治,以维护合法经营。对合法经营户,督促其规范经营,保护环境。
五、面临困难与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能力引进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综合加工利用技术水平低,对废旧商品只能进行简单的分拣、切割、粉碎、清洗、打包、压缩等粗加工和预处理,不能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处理,加工利用的附加值低。
2.土地资源紧缺,收购网点,怕影响周边环境,选址困难,尤其是居民不想将回收站设在家门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特别是城区收购网点和中心分拣站,发达国家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由政府投入和运营,属于公益性事业,而我国目前还未纳入政府财政计划预算。
3.废旧商品回收属于公益性事业、民生工程是社会效益,而市场化运作的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二者需要兼顾理顺。
4.无证经营回收购网点的清理整治和规范管理等仍然任重道远。
六、构建废品回收网络体系的建议
1.构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建议县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收购网点升级改造。
2.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应列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管理范畴,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
来源:《现代营销》